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体育科学学院于11月20日开展“价值 创新 精进”体育学科研创新培训第三期活动。研究生导师邓玉琴出席并主持活动,全体研究生参加。
在本次活动中,邓玉琴老师与方琳、孙浩原两位同学为在场的同学们作经验分享与文献汇报。
科研的收获与教训
邓玉琴老师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她的研究聚焦于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减压训练,尤其是走神、正念特质、执行功能、静息态等自我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
她介绍自己的学术旅程始于研究生时期,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正念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坚持科学的方法与不懈的努力,她修订了国内第一份正念评估量表,并将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indfulness》上。她强调,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此外,邓老师还特别提到了睡眠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睡眠对于维持认知功能和情绪稳定至关重要,这一点在她的正念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
2024年巴黎奥运会项目
变动的特征、影响与启示
方琳同学在其汇报中深入分析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项目变动的特征及其对中国备战的影响。她指出,巴黎奥运会的变动体现在性别平等的强调、新潮项目的吸纳以及办奥成本的压缩。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混合项目的数量,增加了夺牌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备战压力的加大和优势项目减少的挑战。方琳同学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发展新增项目、坚持科技赋能、优化保障措施等,以提升中国在国际竞技体育中的竞争力。
社会认同视角下归化运动员
的现实境遇与因应策略
孙浩原同学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探讨了归化运动员在中国体育领域的现状与挑战。他分析了引进国外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归化运动员在身份认同、文化认知和社会接受度方面面临的困境。孙浩原同学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尊重归化运动员、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和组织友谊赛,促进归化运动员与国内大众的互动和了解,以增强社会对归化运动员的认同感。
活动总结
本期分享会让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正所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在学术的海洋中,同学们正扬帆起航。让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