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在体育学科的落地实施,2025年9月8日上午10时30分,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钱宗梅教授带领各教研室主任及部分青年教师,在啬园校区体育教学训练馆开展专项选修课听评活动。本次活动重点观摩了体育教育专业23级羽毛球、武术、乒乓球、篮球、体操五门核心专项课程,通过“课前准备检查+课中动态观察+课后反馈指导”的全流程督导模式,全面检视体育教学实效,为后续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精准指导。
在羽毛球专项课堂上,陈炜老师以“劈吊技术的实战应用”为教学重点,通过慢动作分解演示、多角度视频回放和分组对抗练习,系统讲解了劈吊技术中斜拍面切削球托的45度角控制技巧及小臂内旋发力要领。课堂上,陈老师特别设计了“杀吊转换”模拟训练环节,要求学生在高远球掩护下完成劈吊动作,有效提升了技术应用的隐蔽性和实战性。这一教学设计与体育教育专业"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具备基础比赛执裁与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得到评议组一致认可。
杨新老师的武术刀法课程则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体能训练的双重结合。课程伊始,杨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刀术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随后示范了力劈华山、缠头裹脑等基础刀法,强调了握刀力度、步型转换与呼吸节奏的配合要点。在实操环节,师生均佩戴护具在软垫区域进行分组练习,杨老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发力方式,特别提醒"刀刃始终朝向安全方向"的训练规范,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的教学原则。钱宗梅副院长在课后点评中指出,此类课程设计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了育人目标。
乒乓球专项课上,戴苏川老师针对左推右攻打法展开教学。通过“徒手模仿-定点练习-不定点对抗”的三阶训练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近台正手攻球与反手推挡的衔接技巧。课堂中,戴老师特别强调单步移位、重心转换等步法要点,通过设置左推右攻1分钟计数挑战,有效提升了学生技术动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这种教学方法与乒乓球快攻型打法“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高度匹配,有助于学生形成规范的技术动作定型。
王建鑫老师的篮球裁判竞赛规则课程呈现出鲜明的“理论+实践”特色。课程重点解读了教练挑战权、限制区防守判罚等新规变化。在实践环节,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执裁,要求学生根据新规对出界争议、干扰球等场景做出即时判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规则应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据了解,此类课程内容更新与学院大球教研室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一脉相承,为学生今后参与各级篮球赛事执裁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安杰老师的体操手倒立技术课程则展现了科学严谨的教学流程。课程伊始,吴老师通过靠墙摆手倒立、低倒立架辅助练习等基础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感知;在核心技术教学中,重点强调夹肘、顶肩、立腰、脚尖上伸的动作要领,并安排专人保护帮助,确保训练安全。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冲肩、塌腰问题,吴老师采用弹力带辅助矫正、同伴互助纠错等方法,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课堂上完善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教学递进设计,充分体现了体操教学"安全第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本次听评活动的开展,不仅为体育科学学院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后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听评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马爱民